十年来,北京市水生态环境实现质变。优良水体比例显著增加,2022年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、长2551.6公里,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7.9%,与2013年相比,增加了28.1个百分点。劣V类水体动态消除。水生态状况良好,全市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达到优良水平。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、石蝇、石蛾等水生昆虫不仅多见于山区河流中,还“现身”凉水河、大石河、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。市域内五大河流重现“流动的河”并贯通入海;密云水库水量创下历史新高,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“美丽河湖”优秀案例……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,人水和谐的景象成为常态。

不久前,教育部会同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,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。陈志文认为,要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改革,高校需要准确定位。学科专业设置只是一个开始、一个抓手,最后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,而不能只是停留在专业名字的变动上。“同时,我们也要警惕一些盲目赶时髦的学科专业设置改革。社会上热衷什么就设置什么,罔顾科学性与自身定位。”

2023年首趟“心连心·京藏号”旅游列车发车,标志着“京藏号”旅游列车项目的正式启动。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,拉萨市城关区委常务副书记、常务副区长李峥表示,“京藏号”旅游列车是雪域高原新的旅游名片,也是北京“引客进藏”的重点援藏举措,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“加速度”,让拉萨特产和旅游资源“走出去”,将首都及其他地区的旅客“请进来”,不断促进北京与拉萨的交流交往交融。
